2015-02-21 11:20
考试是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也是打破社会阶层固化的最佳途径。。科举曾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也是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之一。不光东亚,西方在建立现代文官制度的过程中,也学习了科举。这个过程中引入的主观因素越多,结果就越接近工农兵大学生。
2023-01-04 16:30
【经核查,此前用户@刘鑫6_6 因存在通过私信、点赞等形式消费并攻击被害人家属的行为】//@于三羊鲜声://@来去之间:转发微博
2023-01-04 15:36
近日,关于用户@L-N-X-wisteria “对近70万赔偿款发起网络募捐”一事备受关注,微博接到大量用户投诉。站方对此高度重视,已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和核实,现将情况说明如下:
1. 经核查,此前用户@刘鑫6_6 因存在通过私信、点赞等形式消费并攻击被害人家属的行为,站方已依据《微博投诉操作细则》等相关规定,于2019年12月对账号@刘鑫6_6 予以关闭。(处置公告链接:🔗网页链接)因用户@L-N-X-wisteria 为@刘鑫6_6 转世账号,站方即日起对@L-N-X-wisteria 予以永久禁言的处置,同时也欢迎广大用户对相关违规行为进行监督举报。
2. 就网传“发起网络募捐”一事,站方在发现对用户@L-N-X-wisteria 的相关打赏行为后,已第一时间主动关闭用户@L-N-X-wisteria 的打赏功能并限制其提现。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二十一条“本法所称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财产的活动”及第二十六条“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的描述,募捐的主体应为慈善组织,在微博平台的打赏行为不属于募捐的范畴。
站方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并严格依照《微博社区公约》等相关规定,对违规行为予以严肃处置。如发现相关违规内容,用户可通过前台举报投诉入口和@微博管理员 的方式进行举报,站方将及时予以处置。#微博社区公告#
2022-12-07 10:51
本质上和这个一样 🔗网页链接,缺乏创作能力的自媒体,又想骗流量,又不敢编真的假话,就靠这种半真不假的东西哗众取宠 🔗查看图片 //@来去之间: //@急诊科女超人于莺:昨天有一个热议,说是布洛芬(芬必得)不能吃,会加重新冠。这篇文章把来龙去脉说的非常清楚了。布洛芬可以吃!
2022-12-07 06:19
放心,布洛芬可以吃
今天好多朋友来问:听说世卫组织不推荐新冠感染后使用布洛芬?
没有的事!
这是很早的猜测,早就被发现没事了。
疫情早期医学界对布洛芬的认识,是挺有意思的一个故事。现在,咱们按时间线梳理一下。
2020年3月,科学家发现新冠病毒经过ACE受体起作用。
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可以在病毒感染后用来解热镇痛。因为NSAID这类药也是通过ACE受体工作,因此一时出现了种种猜测。
3月14日,法国卫生部长听信传说,毛毛糙糙地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个贴,说非甾体抗炎药NSAID(包括布洛芬)可能加重新冠感染,他还发了个公告。
3月17日,世卫发言人Christian Lindmeier回应说,世卫“正在对此进行研究”,保险起见,目前“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不用布洛芬。”
随后,各家小报纷纷夸张报道:哎呀不得了啦,世卫正式建议不能用布洛芬啦!大报则谨慎多了,静静地等世卫正式表态。
网上也充斥着谣言,比如吃了抗炎药后进了重症监护之类,后来都被辟谣了。
3月18日,经过专家研究和咨询一线医生之后,世界卫生组织的意见出来了:布洛芬可以用。
至此,这件纷纷扬扬的事情画了一个句号。
这两天大家见到的自媒体文章,就是2020年蹭流量的一波。
有时候听到有朋友说,某个器官有ACE受体,感染了新冠这个器官就完了。我就说,可是ACE受体几乎全身到处都有啊,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简单。
这个事情的发展其实很正常,人类在面临一个全新疾病时只能在摸索中前进。现代医学的发展就是不断学习、不断纠偏的一个过程。
最近有件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不少抗疫大V都说现在奥密克戎的基本传播系数R0是18啦、大于20啦,其实那是有人算错了,他自己都公开宣布认错了。
2022年4月份的研究奥密克戎的R0是8.2左右。以后的突变株看上去传播更快,但科学家认为主要原因是逃避了以前的免疫力,而不是内在传播力大幅度增加了。但是这个夸大的R0值像布洛芬的传说一样生命力好强啊,本身就成了一款流行病。
图一:世卫组织的总结,给新冠病人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包括布洛芬)不会加重病情。
图二:美国疾控中心CDC推荐新冠病人吃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症状。
图三:当初说R018的人承认自己算错了
图四:研究论文,奥密克戎R0约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