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 TK
  • 微博

    • 看看最新
    • 随便看看
    • 过去一年
  • 精选

    • 净想好事
    • 安全合辑
    • 疫苗合辑
    • 读书合辑
  • 文档

    • 搜索说明
    • 百元好物
    • tk猴子

  • 支持
下个页面随便看看

©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加入tk真爱粉群
tombkeeper

2025-04-30 13:23

前阵子我妈去一个海拔有点高的地方旅游。我给她准备了抗高原反应的药。她年轻时有过高原反应的历史,如果不吃药,发生高原反应的可能性很大。

乙酰唑胺预防高原反应的常规用法是每次 125mg,每天两次。但现在国内卖的乙酰唑胺都是每片 250mg,所以得先切成两个半片。另外乙酰唑胺可能导致低血钾,所以最好配合氯化钾缓释剂。进入高海拔地区前一天晚上开始吃,吃到离开高海拔地区为止。

所以这还是有些复杂的。我怕我妈搞不清楚。所以把药准备好后,没用瓶子装,而是用了 4cm*3cm 的小塑料袋,每次的药装一个小塑料袋。然后打印一张日程表,表上的每个方格对应旅途中某一天的早、晚。然后我把一个个小塑料袋粘到需要吃药的方格上,这样就不会搞错了。更重要的是,这个表格能让我妈拿着跟别的老太太显摆。药瓶子只能装药,不能提供情绪价值。

后来我妈对我说:“你给我的那个药特别好,我一点反应都没有,能吃能喝能睡,发的氧气我都没有用。一起来的有两个老太太夜里都到医院去了。”有了这个对比,情绪价值就更足了。

阅读全文 >
tombkeeper

2025-04-30 11:15

提速降费的必然结果 🔗查看图片 //@铁铁铁铁铁鱼:我小时候甚至可以在电视机上看到裸体。[傻眼]

河森堡

2025-04-30 11:09

今天互联网上的保守风气,很大程度上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必然。

看到个视频,有些2010后出生的小朋友认为80后这代人很封建,咱们姑且认为“封建”指的是价值观保守,惹得很多人不爽,并表示80后这代人当年亲历过一段思想文化极度开放的时代,当年那种盛景完全是今天的小朋友们无法想象的。

我80年代末生人,见证过那个时代,确实,曾经社会上言论和文艺作品的尺度大到今天看起来都吓人的程度,《国产凌凌漆》这种片子竟然能在电视上看到,相对于那个时代,今天社会的文化观念有时甚至封建保守到荒谬的程度,以至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在网上都得打马赛克,虽说对比明显,但我以为,这并非是因为两代人在天生的品性上有什么区别,更多是技术进步使然,

曾经有这么一个实验,即科学家引导一只黑猩猩去偷同类的食物,实验显示黑猩猩在偷窃同类食物时,并不在乎被第三方黑猩猩目击,因为黑猩猩没有足够复杂的语言,目击者难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述出去,也就没有什么舆论影响,而人类即使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若是在做坏事时发现自己被别人盯着看,也会立即收敛行为,甚至表现得乐于助人起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类有语言,目击者可以将某一个体做的坏事讲述出去,在群体里传播形成舆论,让道德败坏的人声誉降低,而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声誉过低的个体往往会被集体驱逐甚至处决,可以说,正是语言形成了舆论,而舆论带来了道德要求。

后来,人类又发明了文字,信息能传播的更久更广,这让个体行为可能引发的舆论影响增大了,也让社会的道德要求提高了,假如某人做了一件坏事被文字记载下来,那不仅现在的人知道,以后的人也会知道,舆论影响深远,正所谓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即使是君王也忌惮史书的评价,正是这个原因。

再后来,除了书籍,人们又发明了报纸,杂志,乃至广播电视,每一次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个人言行都会被更多的人看到,其可能引发的舆论后果也在随之增大,道德要求也愈发严苛,报纸时代,公众人物的言行和文艺作品也许只需顾虑10万人的观瞻,到了电视时代,也许就要顾虑100万人的观瞻,为了避免潜在的麻烦,公开表达者自然只能向100万人的道德公约数靠拢,舆论中的道德要求被越架越高。

到了今天,国内几亿人活跃在网上,随便一点屁事,就能搞得天下皆知,这道德要求已经被架到莫名其妙的高度,我记得之前看一个明星被骂,我就奇怪这位做啥事了被骂成这样,后来一看,说是因为这位和其他艺人合作时翻了个白眼,显得不耐烦了,我奇怪,就说这位戴着墨镜呢,怎么就能看出其翻白眼了?评论里就有人把“罪证”视频截图,说从侧面放大了一帧一帧仔细看,就能看出来翻白眼了,你能想象互联网普及之前有这种事吗?

信息波及的人群越广,顾虑的观瞻也就越多,舆论环境中的道德要求也就越高,风气也就越保守,而且互联网的信息还不是传统媒体那样单向传播的,搁过去,某人要是觉得哪个家伙讨厌,也就在客厅里骂几句,现在却能直接在网上骂,还能号召大家一起骂,还能让那个被骂的人知道,那这种反馈强度和随之而来的道德苛求可比之前传统媒体时代强太多了,我记得之前不少美国网民跑到小红书来,想发表些观点,先是一大堆道歉和铺垫,然后才开始小心翼翼地说正事,因为他们之前经常一不小心就在网上冒犯了谁,已经被骂得战战兢兢的了。

此事暂时无解,人只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唯一能确定的是,技术还会进步,等下一代通信技术普及之后,今天的很多玩笑也将成为禁忌,等带摄像头的VR眼镜满大街都是时,你和密友之间的一句私下调侃,都可能被路人挂在网上,成为你社会性死亡的罪证,到时候咱们所有人一起战战兢兢地做道德标兵。

用老北京的话说,您就擎好吧您呐。

阅读全文 >
阅读全文 >
tombkeeper

2025-04-30 10:49

感谢来总转发这么专业的内容!真的学习到了好多知识!!连大漂亮国发现的细节都知道!!!宝藏博主!!!!//@来去之间:转发微博

听风的蚕朱唯一

2025-04-26 09:04

【第251期】网络战我们也很强!#听风的蚕 ##烽火问鼎计划##微博新知# 🔗听风的蚕朱唯一的微博视频

阅读全文 >
阅读全文 >
tombkeeper

2025-04-30 09:41

renew

tombkeeper

2018-03-28 12:30

有人用姜纬教授的这个演讲(🔗网页链接)来论证“贫困家庭和地区的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是“平等”。如果不这样“平等”,就是“优渥阶层”在“投机套利”、“获取不当利益”。

姜纬教授的演讲谈的是一些宏观上的道理,没有讲具体的问题。但要注意的是,其中提到的“优渥阶层”其实不是一个阶层。婆罗门、刹帝利、吠舍相对于首陀罗都可算“优渥”,但他们不是一个阶层。无论“贫困家庭和地区的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是不是“平等”,都只影响吠舍和首陀罗。

刹帝利受不受影响呢?

我以前在微博上讲过一个例子(🔗网页链接)。有个大学校长,孩子从小不成器。孩子高考那年,校长在学校新设了一个专业。新专业没什么人报考,分数低。这孩子就顺利进了大学。之后还是不成器,但爹是校长,毕业不成问题。最后校长想办法把他送到英国读博士。孩子三十岁后开始醒悟,现在事业略有小成,过的还可以。

婆罗门受不受影响呢?

有一个小婆罗门,11 岁的时候不想上学了。他后来对记者说是因为学校“压力不大,放学以后就没事了”,所以“心里感到有点‘空’,不满足”所以自己退学了。然后他去哪儿了呢?一个后来被他妈毒死的人想办法把他送到了英国哈罗公学,使他成为了该校 500 年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学生。之后上了牛津大学,被评为首届英国“十大杰出华人青年”,22 岁被北大请到英杰交流中心演讲。然后上了哈佛大学。再然后,就到了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就是姜纬教授担任常驻学者的这个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不知道姜纬教授是否给这个小婆罗门上过课。

婆罗门制定了针对吠舍的政策,稳定统治基本面。吠舍们也没什么办法,嚎两声,就变成了试图“获取不当利益”。感觉做吠舍真的好难。

阅读全文 >
阅读全文 >
tombkeeper

2025-04-29 18:14

外科确实比内科豪放。很多人都认为医生应该比较注意自己的健康,但其实外科医生抽烟喝酒的也不少。我猜可能是因为外科医生经常要对人的本质进行剖析(物理上的),所以对于“人这辈子到底活个什么”的看法和内科医生会有些不同。

在生活作风问题上,医生这个职业倒也没什么特殊。甭管什么人,只要育龄期男女经常凑在一起,就容易出事。比如说,公交也曾是容易导致婚姻危机的行业。因为司机一般是男的,售票员一般是女的,两人长期搭伙儿,整天在一起,很多就擦出火花了。家属打到公交车队的事儿经常发生。后来投币、刷卡逐渐代替人工售票,科技进步挽救了无数公交司机的家庭。

阅读全文 >
1
...
110111
112
113114
...
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