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3 15:00
我在粉丝群里第一次推荐书,推荐的就是 1980 年版《十万个为什么》。其后的版本我也买过,但内容过于低幼。
这一版虽然也是面向少年儿童的科普读物,如果中国每个成年人都读过,抖快流量估计能少一半。像下面这种《走近科学》式的问题,里面都有。
2024-12-23 13:58
🔗查看图片 //@来去之间://@郭嘉宁:6,现在谣言都开始整《nature》这套了 。 原论文哪个单词提到砂糖橘了? 按照这种组合造谣新手段,今年《science》全球十大科技突破之一是:美国Rna杀虫剂用于农田。 然后是不是可以说:美国农作物都不能再吃了?
砂糖橘真的不能再吃了。
本月,顶级期刊《nature》发表了一个研究,发现膳食果糖会在肝脏里代谢转化成肿瘤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会促进肿瘤的生长,水果里的果糖在滋养癌细胞,
第二,现在种植的砂糖橘是打了一种农药叫脱酸剂,可以抑制柠檬酸的合成,还有催熟的作用,脱酸剂含有大量重金属,含有铅,砷等具有毒性的重金属。
不要为了一口香甜去吃水果了,除非自己家种的水果可以吃,现在的水果嫁接得太甜了,就是一包甜水。想吃水果了,就喝水吧。
2024-12-23 12:37
现在你们知道我说的贱人并非虚构了吧: 🔗查看图片 //@蘸盐:确实……看见个活的样本 🔗查看图片 //@云理食录:所以我一直说哈尔滨市政府不要宣传什么讨好型市格,大家努力营造好的旅行环境但不是该跪着挣钱。能整改一下出租车行业是好事,但是有些来玩的是不是真的穷疯了…骂哈尔滨有钱赚是吧…
2024-12-22 13:30
自从开始在小红书帮大家解释哈尔滨方言,小红书也顺带铺天盖地给我推避雷哈尔滨旅游的帖子,点开几条就红温了。有说避雷哈尔滨没共享单车的,这温度在地上走路都嫌滑你这么勇骑共享单车不怕跛棱盖儿卡秃噜皮了?有说避雷哈尔滨冻梨咬不动的,大哥要这么说室外搁着的哈啤你还喝不到嘴去呢你知道为啥不?还有说避雷哈尔滨菜码小的,我心说不能够吧,结果点进去一看14口子点了4个菜嫌没吃饱。有说避雷在哈尔滨买完冰糖葫芦揣行李箱回家都化了行李箱上都是糖,有避雷说哈尔滨的粘豆包都是预制菜的,有避雷哈尔滨清雪清得太干净害得他们没玩到雪的。甚至还有教给人家怎么白嫖的,冰雪大世界玩儿个够最后因为没排上大滑梯找服务中心把整张票退了。还有人吐槽说「哈尔滨中央大街只是一条街啊」不然呢?它要是个购物中心它咋不叫中央大厦呢?道里菜市场也就是个市场,怎么那么多吃的都堵不上你那个破嘴呢?
怎么说呢,东北这些年是混得一般,经济不行还气候恶劣。哈尔滨去年火了以后就成尔滨跟滨子了,一点儿脾气都没了,但也不代表你来旅游所有当地人都得跪下来给你磕一个请你吃请你喝,差不多得了。哈尔滨人说话冲,但绝对不会阴阳怪气你,也不看人下菜碟。出租车拼车拉客是真的,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都不敢打出租车。司机确实不让人,这个做得不对,多少年了都这个破毛病,但你要非说你们一帮人领孩子闯红灯也得要求车让着你那我只能说创死你你也全责。哈尔滨晚上8点路上就没啥人了不是落后和没服务意识,是因为冷啊。为了搞活经济当地人已经挺卑微的了,过街天桥的楼梯都铺上地毯了,生怕哪个熊孩子真舔了铁扶手,上头都盖了红布了,还想怎么着。难不成还白吃白喝白玩?穷游不是这么游的,哈尔滨人也是你同胞吧?哪儿来那么傲慢与偏见啊。没错,哈尔滨是差钱,但是不差你这个大爹啊。
2024-12-23 10:06
单位公章的使用需要相当高层级领导的批准,用一次就要申请一次。基层部门搞一个这种专用章,随时需要随时盖。//@赏味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