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件反馈
  • 支持 TK
  • 微博

    • 看看最新
    • 随便看看
    • 过去一周
    • 过去一年
  • 精选

    • 净想好事
    • 安全合辑
    • 疫苗合辑
    • 读书合辑
  • 文档

    • 搜索说明
    • 百元好物
    • tk猴子

  • 支持
上个页面看看最新
下个页面过去一周

©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加入tk真爱粉群
tombkeeper

2025-04-02 14:38

回复@迷茫的大心:每个族群里都有讲道理的人,高尚的人,善良的人。但人作为群体都是贱的,畏威而不畏德。//@迷茫的大心:是呀,最近一年,老刷到转载外面平台的视频,看到很多马来华人说现在被土著歧视的少了。甚至有巫族站出来说学校啊,就业啊被华人歧视的事情。这还是除了新加坡外,处境最好的华人了。其他东南亚国家,基本在近代民粹兴起时,Qiang制同化掉了

tombkeeper

2025-04-02 14:11

越战期间,中国给了越南 200 亿美元的援助。就算现在 200 亿美元也是天文数字,那时候就更不用说了。作为参考:美国出兵越南的 1961 年,中国 GDP 大约 500 亿美元;美国撤军的 1973 年,中国 GDP 也就 1385 亿美元。你们可以参考一下想想 200 亿美元对那个年代的中国意味着什么。

那越南是怎么报答中国的呢?1975 年,越共统一越南,然后就开始排华了。华人企业、华人医院被充公,华人社团、华人学校被关闭,中文报纸、中文杂志被停刊。不仅如此,越南政府还把华人都送进“新经济区”——基本就是垦荒的集中营。想走也行,先交 12 两黄金。在这场排华浪潮中,因各种原因死亡的华人至少有几十万。

越南排华是 70 年代末。再往前,1969 年,马来西亚“五一三事件”,官方公布的死亡数字约 200 人,大多为华人。民间统计的死亡人数则高达 1200 人。

往后,1998 年,印尼“黑色五月暴动”,各地总共发生 5000 多起强奸轮奸华裔妇女的事件,大量华人被杀害,被打砸烧毁的华人住宅、工厂、商店数以千计。因为这件事发生时已经有互联网了,所以在网上能找到大量当时的图片资料。我就不贴了,你们自己看。

族群冲突在哪儿都有,但这些反华事件之所以会闹大,主要还是因为官方放任,甚至干脆就是官方发起的。所以,不管你住在哪儿,是什么国籍,只要你还长着一张中国人的脸,那么中国强大一点对你没什么坏处。如果想不清楚,那么可以想象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忽然从地球上消失,这时候你作为肥羊的处境会是什么样。

参考阅读:🔗网页链接

阅读全文 >
阅读全文 >
tombkeeper

2017-11-17 09:56

当年百度空间改版,我骂完就算了,heige 忍不了,还专门去打听产品经理是谁,结果发现那个产品经理干完这一票就离职了。

tombkeeper

2017-11-17 08:57

我曾一直觉得奇怪,Windows Me/Vista/8 以及百度空间改版这种我们一拿到手就觉得是坨屎的东西,产品经理是怎么忽悠让高层认为这是牛逼的创新,用户一定会买帐的。经历了这次微博通知栏,我觉得他们门派里一定有某种秘不外传的迷魂药。

阅读全文 >
阅读全文 >
tombkeeper

2020-07-13 17:41

2004 年我匿名发了篇文章。因为是匿名发的,为了后续能可信地以文章作者身份和大家交流相关内容,我想出了一种匿名的署名方式。

首先,我把签名信息藏在了一个哈希里,并给出了算法:

for ($i=0; $i<$count; $i++)
{
$name = md5_hex($name);
}

同时,我还留下了 6631876c2aea042934a5c4aaeabb88e9 等一组哈希。以后要以文章作者身份匿名发消息时,可以给出其中一个哈希的 $name 和 $count,同时再发出一个新的哈希。这样,用这些哈希就可以形成信任链,持续实现可追溯到那篇文章的身份证明。

考虑到万一信任链中的某条消息如果被删除导致信任链断裂,所以我在文章中留下了 5 个这样的哈希。基于其中一个哈希的信任链中断后还可以再启用一个新的。

前阵子偶然在网上看到当年写的这篇文章,我忽然意识到自己重复发明了零知识证明……

阅读全文 >
tombkeeper

2011-07-24 22:55

#伪历史# 老子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宋太宗赐号陈抟老祖曰“希夷先生”。波克拉底为西洋万医之祖,自幼遍访华夏名山。后拜陈抟为师,故改姓希,称希波克拉底。其国原名腊国,后亦改称希腊,皆慕我中华医术之故也。(若把历史改成这样,也许很多人心中的那道坎就能过得去了。)@马伯庸

阅读全文 >
tombkeeper

2023-04-15 21:16

精神上的痛苦大多来自能力和欲望的差值。而欲望又大多来自和他人的比较。

住 1000 万的房子的人,看到 3000 万的房子也会产生痛苦,会觉得 1000 万的房子是如何局促不便,并认为自己只要住了 3000 万的房子自然就不再想别的了。其实住 400 万房子的人看了 1000 万的房子也是一样的痛苦,一样地认为自己只要住了 1000 万的房子就不再想别的了。

《金刚经》讲了一大堆,什么梦幻泡影,什么如露亦如电,都是为了讲最终做到四个字:如如不动。什么是如如不动?庸俗地说,就是看到别人戴劳力士,不为所动;看到别人开保时捷,不为所动;看到别人 3000 万的房子,不为所动。当然,《金刚经》的如如不动没这么简单。但做到了如如不动,自然也就不会为这些所困。

你可以讲佛教是消极的,可以认为对世俗生活没有指导意义。然而,《孟子》也讲“不动心”。而且《孟子》的“不动心”和《金刚经》的”如如不动“有很多共通之处。只不过《金刚经》的”如如不动“是结果,是出世的结果。《孟子》的“不动心”是方法,是入世的方法。

孟子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孟子特别自豪的东西。那为什么要有“浩然之气”呢?孟子认为有了浩然之气,就能由内而外做到不动心。所以后来苏轼说“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有了浩然之气,不动心,才能获得内心的自由,才能千里快哉风。

那么,不动心了,固然少了痛苦,但是不是也就无欲无求了?是不是就不思进取了?其实哪怕《金刚经》里也没有这个意思——还有比想成佛更大的进取吗?

我以前说过“学会利用自己的欲望”:🔗网页链接 ,后来又说“利用欲望让自己努力,控制欲望让自己快乐”🔗网页链接 。想要多大的房子都是没问题的,而要避免由此而带来的痛苦,就要正视欲望,像观察别人的欲望一样观察自己的欲望,像孙悟空元神出窍看着自己的肉身,这样才能驱动欲望而不是被欲望所驱动,然后做到利用欲望,控制欲望。

阅读全文 >
1
...
62266227
6228
62296230
...
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