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6 11:53
新浪买的GPU虽然不多,但可能需要用的地方也有限,算力闲着也是闲着……
2025-01-06 11:33
关注我比较久的人可能还记得我在 2022 年 10 月画的那两条辅助线,并据此预测年底必将有一轮新冠疫情冲击,提醒大家做好应对准备。
我做很多事都会根据自己主动获取的信息来进行判断。比如,我旅行前会获取目的地的天气预报、海拔、野生动物、流行病等各种信息决定携带的物品和制定预案。我现在决定什么时候打流感疫苗也会参考流感监测数据。因为之前有一次打得太早,结果来年三月感染了。
尽管我对获取和处理信息已经非常熟练,但多少总还是要花一点时间。对一些没那么重要的事情我可能也做不到及时获取信息,有时候甚至就忘记获取信息了。
但这些问题应该可以借助大模型解决。我设想的辅助决策系统由一个仪表盘和一个对话界面组成。各种数据处理逻辑和决策逻辑都可以用提示词预定义。仪表盘提供实时更新的各种数据。仪表盘具体包含哪些数据也可以通过对话来定义。
哪些开发框架比较适合做类似的东西?
2025-01-06 10:54
人类大脑存储信息的可靠性就不怎么样,存储情感的能力就更弱了。一段时间后,大部分人都会忘记发生的事,少数还记得的人也“算了,都过去了,何必呢”。//@来去之间://@Mr-L垒:信任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而短期的不诚实虽然能带来一时利益,却最终会导致信任的崩塌。长期来看,世界是有分辨力的,值得信任的人和事会被沉默的旁观者记住,而信任的丧失是任何短期收益都无法弥补的代价。
2025-01-06 09:58
短期内我也分辨不出哪些小作文是真正遭遇困难寻求舆论救济,哪些只是在博出位,吸流量,但时间一长就会看出来。我总觉得世界上有很多像我一样沉默的旁观者,不出声,但一直在分辨那些值得长期信任的人。一个人暴露了自己的不可信,就是ta要付出的代价,无论短期内获得多少甜头,都是得不偿失的。
2025-01-05 23:44
我考虑过用粒子数还是质量,考虑过用 1e55 还是 10^55 还是 10 的 55 次方,考虑过用公斤还是吨还是千克。你开心地认为找到了瑕疵的地方恰恰是我仔细思考后的结果,所以你这种情况继续关注我对我不好,对你也不好。//@非农闪亮:都用10↑55了为什么会用公斤而不是千克或者干脆基本粒子前面再加点?我是比较挑刺而不是抬杠
2025-01-05 18:49
比如说,有一个公众人物,假设就叫“往返之中”吧。无论你关注了他多久,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了解他,他内心最深处的欲望你是不知道的,他对自己的欲望是克制还是放纵你是不知道的。别说这些,其实连他睡觉前洗不洗脚你都不知道。
崇拜一个人是没问题的。比如一个人小提琴拉的好,那么你崇拜他的小提琴技艺,这很合理。但如果你把崇拜的外延从小提琴技艺扩大到整个人,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像他的小提琴技艺一样完美,那就要面对信仰崩塌的风险,或者更糟,要面对信仰崩塌后认知失调的风险。考虑到我们和宇宙中另外 10 的 55 次方公斤物质的主要区别就是我们有意识,没什么比意识扭曲更糟糕的事情了。
2025-01-05 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