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件反馈
  • 支持 TK
  • 微博

    • 看看最新
    • 随便看看
    • 过去一周
    • 过去一年
  • 精选

    • 净想好事
    • 安全合辑
    • 疫苗合辑
    • 读书合辑
  • 文档

    • 搜索说明
    • 百元好物
    • tk猴子

  • 支持
下个页面随便看看

©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加入tk真爱粉群
tombkeeper

2025-09-22 21:59

我有个 iPad,重置到出厂状态后放了一段时间,电量耗尽,所以内部时钟也停了。充电后重新开机,在激活步骤失败了。这是因为系统时钟和当前时间差异过大,所以和服务器的 TLS 协商失败。理论上设备激活前也可以联网并通过 NTP 自动设置时间,但我反复试了几次,时间并没有变化。

我最后实验成功的方法是:用数据线连接运行 iTunes 的电脑,然后系统就会立即通过 iTunes 自动设置时间。

阅读全文 >
tombkeeper

2025-09-22 19:03

每次有人问“我应该做什么”。我都会让他们拿一张纸,左边写自己的 5 点优势,右边写自己的 5 点劣势,然后根据这张纸再看适合做什么。这些人中的 90% 都不会做这件事。这可能是个死结:愿意动一点点点点点脑子思考问题的人,多半就不会问“我应该做什么”。

纯银V

2025-09-22 18:35

人的惰性能到什么地步呢?我之前研究陌生人社交的时候,曾经关注过几个年轻人的扩列群(以中学生为主)。群里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发表情包和自己的QQ号,没有任何个人介绍,也就是完全不刻画社交画像。觉得发一个表情包,一个QQ号,就会有人主动加他。

我们尝试着去加了其中的几个人,他感到惊喜并极为热情,同时也说,几乎没有人会用这种方式来加他——除非自己的QQ头像是帅哥美女。

换句话说,群里这些没有社交画像的透明人,不断重复发QQ号这个无效行为,视为自己为交朋友做出的努力。他们涌入任何已知的扩列群,发了几轮 QQ号无人回应,再涌入下一个扩列群。

在看不到明摆在眼前的回报的时候,让一个人提前支付成本,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能够克服这种困难的人,大多数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这也是他们和普通人的区别。

阅读全文 >
阅读全文 >
tombkeeper

2025-09-22 14:06

我的提示词就是这么写的“你是一个完美主义的处女座程序员,非常在意其他人对你代码的评价,所以力求代码易于阅读易于移植……”//@西雅图黄都督:写“你是处女座”会不会更好//@宝玉xp:是吗?也许歪打正着[二哈]//@米粒之猪2024:问题是,MBTI不是伪科学吗[允悲]

宝玉xp

2025-09-22 05:03

转译:有人发现了一个让 AI 智能体(AI Agent)工作更出色的绝妙方法,简单到令人惊讶:只要给它们设定一个人格。

我最近读了一篇关于“心理学增强型 AI 智能体”(Psychologically Enhanced AI Agents)的论文,它揭示了一个引人入注的观点:我们无需进行任何复杂或昂贵的重新训练,就能引导 AI 的行为。

事情的背景是这样的:通常,如果你想让一个 AI 精通某项特定任务(比如,让它擅长创意写作,而不是战略分析),你必须进行成本高昂且耗时的“微调”(fine-tuning)。

问题在于,一个通用的、“一刀切”的 AI 往往不是最佳选择。一个为检索事实而优化的模型,可能很难写出一个富有同理心、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篇论文的关键发现,是一个名为 MBTI-in-Thoughts 的框架。研究人员发现,只要在提示词(prompt)里,简单地要求大语言模型(LLM)扮演一个特定的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人格,它的行为就会发生可预测、且非常有用的改变。

举个例子,在一个策略博弈游戏中:

* 被设定为“思考”(T)型人格的智能体,选择背叛的概率接近 90%。
* 而被设定为“情感”(F)型人格的智能体则更倾向于合作,背叛的概率仅为 50% 左右。

这一切仅仅通过一句提示词就实现了,根本不需要任何微调。

这事儿最让人着迷的地方,就在于它出人意料的简单。这种能力其实一直都潜藏在模型内部,而提示词就像一把钥匙,把它解锁了。

为了确保这不是巧合,研究人员还让被“注入”了人格的 AI 去做了官方的 16 型人格测试(16 Personalities test)。结果,AI 的答案与它被指定的人格完全一致。在执行任务时,它真的“变成”了那种人格。

这彻底改变了我对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的看法。它不再仅仅是关于你*问 AI 什么*,更是关于你*让 AI 成为谁*。

实际应用前景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 需要一个能共情的 AI 客服?把它设定成 ISFJ(“守卫者”)。
* 需要一个能做冷酷市场分析的 AI?试试 ENTJ(“指挥官”)。

你可以根据手头的任务,来匹配智能体的“天赋”。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可能不再依赖于单一的、庞大的 AI 模型。取而代之的,我们或许可以构建由多个 AI 智能体组成的多元化团队,每个智能体都拥有为其特定角色量身打造的“人格”。

想象一下,一个充满创意的“ENFP”型智能体和一个注重逻辑的“ISTJ”型智能体一起头脑风暴,共同规划一个复杂项目。这就引出了一个全新的问题:要解决某个特定问题,最佳的人格组合是什么?

归根结底,这项研究为我们指明了一个通往更通用、更强大、也更可控的 AI 的未来。我们正在学习的,不仅是塑造 AI 的输出结果,更是它在处理任务时整个的认知与情感风格。一句简单的提示词,就能解锁一个行为的全新维度。

来源: x.com/intuitmachine/status/1969723501675164157?s=46

阅读全文 >
阅读全文 >
tombkeeper

2025-09-22 13:57

#台风桦加沙# 本来今天要去深圳,明知有台风,偏向台风行。昨晚收到通知,为了大家的安全,活动延期了。看来人还是不能胜天。然后我就准备退机票。一看,退票手续费差不多是票价的一半了。本着为公司省点钱的想法,我决定先等等。

果然,今天收到了航班延误通知。这时候再退票,就没手续费了。

阅读全文 >
tombkeeper

2025-09-22 13:17

有人说为啥非得搞火药?换个形式不行吗?可能真不行。

艺术这东西有几个特点。一是比较主观,二是溢价奇高。这两个特点结合在一起,就导致了可能昨天还饿得低血糖,今天就能撑到高血脂。

也正因为艺术具有这两个特点,所以往里挤的人比较多。像绘画、音乐之类传统赛道里已经全是站票了,想出头很不容易。而且正因为是传统赛道,历史悠久,所以参照物比较多,很容易被拿来比较。就算有人赏识有人扶持,也得真有天分真肯吃苦才行。就算真有天分真肯吃苦,也得有人赏识有人扶持才行。当初奥地利那个画家,既没天分,也没人赏识,所以就只好发动二战去了。

为了避免更多艺术家发动战争,于是人们开辟了一些新赛道——“现代艺术”诞生了,比如“充气艺术”。你们可以搜搜这四个字,了解一下。

一个新赛道就是一个新门派——比如说,你自创雪山剑法,建立了雪山派。现在有人告诉你,练雪山剑法不利于健康,那么,你作为雪山派的创派宗师,能跑去练少林拳吗?当然不能,那在江湖上还怎么混?

阅读全文 >
1
...
4142
43
4445
...
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