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9 22:50
回复@小蚂蚁10010:其实你们家也是,从夏商周一直传到现在。//@小蚂蚁10010:我知道的有两个,江南钱家,孔家,穿越数个朝代还存在,看来是小概率事件
2025-02-19 20:30
看到有人嘲讽这篇论文,认为中国传统上家谱里是不记录本族女性的,并且“绝嗣”是指没有男性后代,所以认为作者搞错了。不过,要做出这样的嘲讽,势必要假设复旦的这位作者连家谱上不记录本族女性这一点都不知道,也不知道“绝嗣”是什么意思,还要假设给这篇论文审稿的人都忽略了这些问题。
即使是在今天的医疗、经济、社会环境下,只考虑生理不育的情况:假设不育的夫妇占比 12%,每对夫妇生育 1 个子女,那么今天的人在 5 代之后,只有 52.8% 还有后代存在。古人结婚早,按 20 年一代人算,清朝 276 年差不多 14 代人。也就说,即便不考虑天灾人祸,满清入关时候的人,到溥仪退位时,只有 16.7% 还有新生的后代。
当然,古人通常不会只生育一个子女,而且古人的不孕不育率可能比现代人低。但是,现代医学也比古代发达,现代人也都能解决温饱问题。康熙生了 35 个儿子,其中 11 个生下来就夭折了,4 个死在 18 岁之前,也就是说活到成年的只有一半。这还是当时中国最顶级家庭的情况。
不管怎么说,那篇论文的结论不会和现实差太多。我可以理解有些人不喜欢这个结论,但宇宙就是这么运作的。
2025-02-19 20:30
看到有人嘲讽这篇论文,认为中国传统上家谱里是不记录本族女性的,并且“绝嗣”是指没有男性后代,所以认为作者搞错了。不过,要做出这样的嘲讽,势必要假设复旦的这位作者连家谱上不记录本族女性这一点都不知道,也不知道“绝嗣”是什么意思,还要假设给这篇论文审稿的人都忽略了这些问题。
即使是在今天的医疗、经济、社会环境下,只考虑生理不育的情况:假设不育的夫妇占比 12%,每对夫妇生育 1 个子女,那么今天的人在 5 代之后,只有 52.8% 还有后代存在。古人结婚早,按 20 年一代人算,清朝 276 年差不多 14 代人。也就说,即便不考虑天灾人祸,满清入关时候的人,到溥仪退位时,只有 16.7% 还有新生的后代。
当然,古人通常不会只生育一个子女,而且古人的不孕不育率可能比现代人低。但是,现代医学也比古代发达,现代人也都能解决温饱问题。康熙生了 35 个儿子,其中 11 个生下来就夭折了,4 个死在 18 岁之前,也就是说活到成年的只有一半。这还是当时中国最顶级家庭的情况。
不管怎么说,那篇论文的结论不会和现实差太多。我可以理解有些人不喜欢这个结论,但宇宙就是这么运作的。
2025-02-19 15:57
微软打算抛弃 Publisher,2026 年10 月之后就不再支持了,所以 Office LTSC 2024 开始就不再包含 Publisher。
Office LTSC 各版本的支持周期是 5 年,如果 Office LTSC 2024 包含了 Publisher,微软就得支持到 2029 年。所以目前最后一个有 Publisher 的版本是 Office LTSC 2021。
2025-02-19 14:21
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家庭布线不要用 CAT6 以上的网线。理由有两个:
1、CAT5E、CAT6 在 50 米以内都可以支持到万兆,2.5G 就更没问题。
2、CAT6 以上的网线太粗太硬,穿管困难,布线费劲。
这个说法大体来说不错,不过高规格网线并不必然又粗又硬。
网线的粗细由单股线芯粗细、屏蔽层厚度、绝缘层厚度共同决定。线芯粗细通常用 AWG(American Wire Gauge)表示,数字越小,线越粗,自然也越硬。比如 28AWG 线的直径是 0.321mm,23AWG 线的直径是 0.571mm。同样长度下,更粗的线电阻更小,衰减更小,自然更容易支持较长的传输距离。不过家庭布线通常不超过 20 米,这点距离对线芯粗细确实要求不高。
但如果你有 POE(Power over Ethernet)设备,那就要考虑线芯粗细了。23AWG 可以长期安全输送 1A 的电流,28AWG 只能输送 0.3 A。假设 POE 电压 50V,那么 23AWG 可支持 50W 的设备,28AWG 只能支持 15W 的设备。
通常来说,网线规格越高,线芯就越粗,但也不一定。CAT6A 比较常见的线芯粗细是 23AWG ,但其实也有 28AWG 的。28AWG 的 CAT6A 当然就比较柔软,比普通 CAT5 还软。
所以,选择网线的时候,一方面是看规格,一方面要看线芯粗细。如果确定不用 POE,或者 POE 的功率比较小,那么就可以考虑细一些软一些的线,至于用 CAT6 还是更高规格倒在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