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0 10:38
完全没想到在这条微博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国足情报小组:崇洋媚外,哗众取宠,对,说得就是原博
2020-03-19 14:49
塞尔维亚对中国是有过大恩的——中国男足迄今为止唯一一次踢进世界杯决赛圈是在 2002 年,当时的主教练是塞尔维亚人维利博尔·米卢蒂诺维奇。
这事儿未来一百年估计都没人能做到了。
2024-05-24 09:21
今天的盲猜关注列表活动开始啦!//@你以前唔係咁噶:看似深刻 实则时时阴阳怪气 不说透无非借点神秘感维持自己存在人气….
2024-05-23 11:09
美国从红州限堕胎到到蓝州零元购,中国从《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到医药集采,背后都是同一个原理。我在私下给一些朋友详细讲过这个政府第一性原理。可惜不能在这里说。但看了上面这四个看起来完全扯不到一起去的例子,也许有人能自己想明白。想明白了这个原理,不仅能理解很多事情,也能预测很多事情。
2023-08-05 19:30
媒体还是要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不要总找借口。我相信《每日星报》的记者克拉克·肯特就不需要消耗灾区的运力也能进去采访,而且不光能采访还能参与救灾。//@来去之间:转发微博
2023-08-05 17:39
媒体也惨也不惨……这两天很多人怒斥 “媒体都坐在空调房里,没去现场。” 这话听着其实没错儿,媒体不去现场,的确大部分就是瞎逼逼。但是也有两点,第一点就是媒体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也是要去当地宣传部门登记听安排的,尤其是这种重大灾害事件,这就不提了;第二点是,我记得之前几年遇到这种事件媒体被批评的点是:“现场需要的是救灾人员,记者跑过去添乱干什么?”
**觉得我是在为媒体伸冤的,往下看看第四段吧!**
第二点就让人想起你让你丫不戴帽子的寓言。当年还有人写了文章,说为什么媒体应该到现场,也被喷爆,就不多说了。至于第一点,细说起来也很麻烦。总之吧,这就是惨的地方。
**觉得我是在为媒体伸冤的,再坚持一下就看到我没这个意思了,还有两段就到了!**
我倒是觉得一个优秀的从业者看到这种事儿,是应该有怎么也要混到一线的欲望的,否则就很难说是个好记者。但整体的机制和气氛又是排斥这种记者的,这就比较矛盾。比如救灾指挥部说现在没有运力运记者,记者进不进去?进去,不听指挥,添乱;不进去,不到现场,垃圾。另外说实话,从性格上讲,能冲到一线的记者性格一般都是比较浪的,抢新闻也好,找黑幕也好,都决定了这样的人性格不会太听话,有些人希望记者能不听话地到一线,又要求能够听指挥地发稿件,这种分裂的人材确实也比较难找。
**到了,到了,就是下面这段了!**
不过话说回来,媒体被批评也也不冤。没到现场,的确是媒体失格,把2年前的照片改一改用在现在,基本就是媒体之耻了。另外,就那十二个问题,如果那个Tag是媒体自己起的,我看也算标题党,一定程度上也是咎由自取(如果不是就当我没说)。而且这么干的人从合规角度上比我百倍有资格自称“新闻从业者”或“媒体从业者”。媒体、自媒体、个人发布者,这三者之间是泾渭分明的。严格来说,“媒体”的地位和“自媒体” “微博用户” 比,就有如木星之于细菌,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再加上国家级媒体、地方媒体之类的区别。总之说话也轮不着我。
**觉得我无脑替媒体解释的,再重看一下上一段吧?**
而且我其实也认为,你有采编权,有记者证,领导有行政级别,你也的确该到现场吧……但是反过来又觉得,去也被骂,不去也被骂,这不就是一个浣熊被绑起来抽么……但再反过来,说真的,有资格去现场的媒体从业者可能有一些的确不太在乎我说的这些,而且那些真尊贵媒体也可能不在乎网上的这些批评……人家发行都是分配指标的。这么一想,就觉得我说这些也多余。
**上面这段也是,连着上面两段再看一下吧?**
当然你说这事儿是不是完全怪媒体,也不是,但大家其实有一种默契,就是会把批评目标指向并停留在比较安全的层级……你说不知道吧,又总是很精确地安全,你说知道吧,骂起来也是真情实感。的确也算是一种智慧了。 总之归根结底一句话,张雪峰老师说得对,孩子学新闻,就不如把他腿打折。
2018-11-24 14:30
真理之凿其实一点也不像凿子,更像是一根两层楼高的方柱。之所以用这个名字,是因为某一代大祭司用搜索引擎确认了这个词以前没人用过。
真理之凿的长宽都是一米,正好和川陀图书馆广场上铺的钨钴铬地砖一样大。据说真理之凿也是用钨钴铬合金做的。所以,平时很难看出广场上哪块地砖其实是真理之凿的顶部。
需要启动真理之凿的时候,大祭司就会拿出那本《心灵史学》,翻到第 42 页,用瘦长的手指按照历代祭司口耳相传的密码开始触摸书页上的文字。如果你是一个从未见过这场面的外邦人,这时会惊讶地看到广场上的某块地砖生长成了一根暗银色的方柱,然后这根方柱又飞上了天空。
这时大祭司的工作其实已经完成了。那个密码只能用来唤醒真理之凿,并不能控制它。所以大祭司每次触摸完那些文字后,并不会立即合上书,而是仍旧把手放在书页上,并尽量不抬头看天空——因为他不知道会不会看见一个越来越大的黑色正方形。
在《心灵史学》书脊里那块谢顿芯片的引导下,真理之凿只用 20 秒就找到了拉伊库。“像你这样不讲理的人会死在川陀的”,拉伊库忽然想起自己出发前母亲说过的这句话,不由地笑了一下,“我怎么可能不讲理呢,我读过那么多诗。读过诗的人怎么可能不讲理呢?不讲理能读诗吗”?
虽然有 68 吨重,但真理之凿只用 5 秒就升到了拉伊库头顶正上方 1200 米。接下来的事就交给川陀的引力了。
又用了 20 秒,真理之凿回到川陀图书馆广场,缓缓没入地面,担当起它日常的地砖工作,直到下一次被唤醒。
大祭司放下《心灵史学》,发了一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