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13:06
上中学的时候,我每天中午去我妈单位吃饭。那时候事业单位改革已经开始,她们单位也成立了一个三产公司,卖摩托,本田、雅马哈、嘉陵什么的。我妈是会计,单位干啥对她来说都一样,都是报销、发工资。
那时候摩托还是很昂贵的东西,一般人买不起。顾客大多是在改革开放浪潮中下海的小老板。有天中午,办公室里闲聊,有人说上午有个老板来买摩托,“掏钱像掏草纸一样”。
如今这样柔软的卫生纸对那个时代来说太过奢侈。很多家庭用稻草做的草纸充当厕纸,虽然粗糙,胜在便宜。在大家兜里普遍没多少钱的时候,能“掏钱像掏草纸一样”,一掏一大把出来,是很惊人的豪阔。
有个刚领完工资的小伙子听到“掏钱像掏草纸一样”,就很不服气,“我掏钱不也像掏草纸一样!”说着,就把刚塞进裤兜的一小卷钱掏了出来,紧紧捏着,脸上严肃而不忿。
说“掏钱像掏草纸一样”的是个泼辣的阿姨。阿姨也很较真,跟着说:“人家是随便一掏就一把,哪像你这样还要卷起来才能捏成一把。”
那个小伙子越发严肃和不忿,先把钱放回裤兜,然后又重复了一下刚才掏钱的动作,只是捏得越发紧了,“你就说我这是不是像掏草纸一样!?”
接下来的事我就记不清了。好像周围有人出来打圆场,然后话题就转向别处。
说来也怪,这个只见过一次的小伙子,我至今还记得他姓司,叫司斌。
2025-03-30 21:49
看过《生活大爆炸》的可能还记得长期客串的威尔·惠顿。威尔·惠顿是《星际迷航:下一代》的演员。他在《生活大爆炸》中扮演他自己。
我要说的是,威尔·惠顿在《生活大爆炸》里已经像万斯一样络腮胡子大圆脸,但他演《星际迷航:下一代》时是这样的:
2025-03-30 19:33
你们现在对这句话是不是有了更深的认识:“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
2025-03-30 16:29
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增加了人类的作死空间。作死空间的增加,是“质疑权威”的基础。
部落长老告诉大黄这种果子不能吃,大黄不听,大黄就死了。二黄不听,二黄就死了。三黄不听,三黄就死了。所以过去的作死空间很小,一作就死。现在作死,有医院来救。大多数情况下还能救回来,出院后还可以接着作死。
质疑权威容易,且爽——其实质疑什么都很容易,且爽——但自己探求真理就没那么容易,还挺费劲的。现代文明天然地给每个人增加了作死空间,但并不会天然地给每个人提供探求真理的能力。
这也是一种现代性。
2025-03-30 15:12
1872 年,美国公理会教士阿瑟·史密斯来中国传教。在中国生活了 22 年后,他写了一本书:《中国人的性格》。这本书在美国的影响很大。西奥多·罗斯福读了这本书之后,给史密斯写信说:“该书绝非他书所能比拟,我觉得对中国的了解加深了许多……近日,德国大使曾对我说,在他读过的所有关于中国的作品中,尊著是最好的。”
因为西奥多·罗斯福也是这本书的粉丝,所以阿瑟·史密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说服了西奥多·罗斯福把庚子赔款的一部分返还中国,用于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以及修建清华大学——没错,清华大学和该书是有渊源的。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读过这本书的日译本。后来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很可能也受到此书的影响。1936 年 10 月 5 日,也就是去世前的十四天,鲁迅在《大公报》上发表的《立此存照(三)》中写道:“我至今还在希望有人翻出斯密斯的《支那人气质》(即《中国人的性格》)来。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得对,变革,挣扎,自傲功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
2010 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引进了这本书。由于该书对中国的国民性有贬有褒,所以国内引进的时候在每一章前面都加了编者按来解释。但其实有贬有褒才是正常的,更何况这是一百多年前的人对一百多年前的中国的观察。
如果现在还是 2010 年,那么我自然可以把贬褒之处各摘一些出来。但今年是 2025 年,所以我就摘一些好话给大家看看,其余的,你们自己找书来看吧。
“来自广东、福建两省小地方的中国移民,无论移居何地,包括印度、缅甸、泰国、东印度群岛、太平洋诸岛、澳大利亚、墨西哥、美国、西印度群岛、中美洲和南美洲,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从没听说过他们不能很好地、迅速地适应环境。恰恰相反,我们听到的是他们适应得十分迅速而完美,他们远比当地人勤劳和节俭,他们拥有非同一般的团结力和凝聚力,以至于当地民族为了自身安全,必须要疾呼‘中国人滚出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不再大规模地移居海外,这对于其他民族的心情安宁而言,肯定是莫大的幸运。”
“在民族的衰亡这个普遍规律下,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世界历史的奇迹?很多深入研究过这些问题的人,都一致认为,这是因为在别的民族还要依靠物质力量生存时,中国人就已经依靠道德力量了。任何一个学习历史的人,任何一位处处留心的旅行者,只要了解人性,都会对中国的道德从古到今对民众产生的神奇的约束力而肃然起敬。”
“在中国古籍之中,根本没有任何会使人们的心灵变得低级下流的东西。这也是与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各种文献经典的最大区别。”
“无论古今,没有一个民族能拥有像中国这样一种神圣的文献。整个作品完全没有一处放荡的描写,没有一句粗鲁的话语。‘四书五经’中的每一句话,每一条注疏,都可以在任何一个英国家庭里大声诵读。”
“中国下层阶级的多神论和泛神论不同,中国的上层阶级中流行的是无神论。从深谙于此的学者的论述中,从众多的表面迹象和证据中,以及从‘天理’之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儒学家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彻底的一群受过教育和教化的不可知论者和无神论者。这一观点,在世界任何有教养的文明团体中皆不存在。”
“中国人祭拜神灵,如同西方采用保险制度,是一种更为安全的办法。一般中国人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果神灵不存在,这对自己也没有什么不好;而如果神灵确实存在,却被置之不理,他们也许就会发怒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