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0 15:12
1872 年,美国公理会教士阿瑟·史密斯来中国传教。在中国生活了 22 年后,他写了一本书:《中国人的性格》。这本书在美国的影响很大。西奥多·罗斯福读了这本书之后,给史密斯写信说:“该书绝非他书所能比拟,我觉得对中国的了解加深了许多……近日,德国大使曾对我说,在他读过的所有关于中国的作品中,尊著是最好的。”
因为西奥多·罗斯福也是这本书的粉丝,所以阿瑟·史密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说服了西奥多·罗斯福把庚子赔款的一部分返还中国,用于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以及修建清华大学——没错,清华大学和该书是有渊源的。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读过这本书的日译本。后来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很可能也受到此书的影响。1936 年 10 月 5 日,也就是去世前的十四天,鲁迅在《大公报》上发表的《立此存照(三)》中写道:“我至今还在希望有人翻出斯密斯的《支那人气质》(即《中国人的性格》)来。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得对,变革,挣扎,自傲功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
2010 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引进了这本书。由于该书对中国的国民性有贬有褒,所以国内引进的时候在每一章前面都加了编者按来解释。但其实有贬有褒才是正常的,更何况这是一百多年前的人对一百多年前的中国的观察。
如果现在还是 2010 年,那么我自然可以把贬褒之处各摘一些出来。但今年是 2025 年,所以我就摘一些好话给大家看看,其余的,你们自己找书来看吧。
“来自广东、福建两省小地方的中国移民,无论移居何地,包括印度、缅甸、泰国、东印度群岛、太平洋诸岛、澳大利亚、墨西哥、美国、西印度群岛、中美洲和南美洲,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从没听说过他们不能很好地、迅速地适应环境。恰恰相反,我们听到的是他们适应得十分迅速而完美,他们远比当地人勤劳和节俭,他们拥有非同一般的团结力和凝聚力,以至于当地民族为了自身安全,必须要疾呼‘中国人滚出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不再大规模地移居海外,这对于其他民族的心情安宁而言,肯定是莫大的幸运。”
“在民族的衰亡这个普遍规律下,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世界历史的奇迹?很多深入研究过这些问题的人,都一致认为,这是因为在别的民族还要依靠物质力量生存时,中国人就已经依靠道德力量了。任何一个学习历史的人,任何一位处处留心的旅行者,只要了解人性,都会对中国的道德从古到今对民众产生的神奇的约束力而肃然起敬。”
“在中国古籍之中,根本没有任何会使人们的心灵变得低级下流的东西。这也是与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各种文献经典的最大区别。”
“无论古今,没有一个民族能拥有像中国这样一种神圣的文献。整个作品完全没有一处放荡的描写,没有一句粗鲁的话语。‘四书五经’中的每一句话,每一条注疏,都可以在任何一个英国家庭里大声诵读。”
“中国下层阶级的多神论和泛神论不同,中国的上层阶级中流行的是无神论。从深谙于此的学者的论述中,从众多的表面迹象和证据中,以及从‘天理’之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儒学家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彻底的一群受过教育和教化的不可知论者和无神论者。这一观点,在世界任何有教养的文明团体中皆不存在。”
“中国人祭拜神灵,如同西方采用保险制度,是一种更为安全的办法。一般中国人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果神灵不存在,这对自己也没有什么不好;而如果神灵确实存在,却被置之不理,他们也许就会发怒报复。”
2025-03-30 12:39
这种情况和“女拳”关系不大,主要还是慈父。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姜萍是慈父选的圣女,法官是代表慈父的使者。所以看似矛盾的两个观点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老赵:数学19分怎么还这么得意呢
2025-03-30 11:10
DeepSeek 的口号“探索未至之境”,我猜可能来自《星际旅行》中那句“勇踏前人未至之境(To boldly go 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
我也非常喜欢这句话。
2025-03-30 10:54
洋人有瓦格纳法则,我们有黄宗羲定律。随着社会发展,任何政府都一定会需要越来越多的钱。无论名义上是增税还是减税,任何税改的最终结果都是征到更多的税。相对于加所得税,加关税比较隐蔽。特朗普的基本盘甚至会觉得这是在让外国掏钱。
2025-03-30 10:33
美國債務快速上升,目前債務佔GDP比值為98%,然而,這個比例仍然未突破歷史高點的106%,當年是因應二戰的戰爭債務發行,導致的比例上升,只是當年政府印錢是為了坦克,這幾年印錢是為了討選票。
~~~~~~~~~~~~~~~
所以搞钱是未来美国政府的主要任务,民主党或者共和党搞钱的方法不同,民主党主张对国内加税加所得税等等,共和党主张加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