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5 20:20
不知道微博这个“合集”功能是不是受了我的那些手工合集的启发——微博曾经有能实现同样效果的功能:“微博标签”。我是微博标签的重度使用者。在标签功能下线后,我迫于无奈才搞手工合集。
如果标签数据还在,其实很容易转成合集。
2025-08-15 20:07
冬虫夏草,虽然已经不该作为保健品和食品了(图一、图二),但在历史上还是有功劳的(图三、图四),重庆人民乃至全国人民都要感谢冬虫夏草。
经常有人用虫草素来论证冬虫夏草的药用价值——虫草素确实有药用价值(图五),但问题是冬虫夏草里没有虫草素(图六)。
真正含虫草素比较多的是北虫草——在超市里,有时又被称作“虫草花”(图七),大概二十多元一斤。想吃就买点炖鸡,香的很。
2025-08-15 17:01
某个男人或者女人说自己被某个男人或者女人怎么怎么着了,我们应该相信这件事吗?
首先,哪怕是被公安机关抓捕的犯罪嫌疑人,在法庭上作为被告也是有权力说话的。在另外一方的男人或者女人说话之前,或者在一个权威第三方发声之前,我们看到的都叫一面之辞。
坚定地相信一面之辞,甚至去滥施正义,贸然攻击另外一方,是不太理智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应该否认该类事情的存在甚至是广泛存在。是否相信这类事情的存在,基于的不是我们对陈述这件事的男人或者女人的信任,而是我们的经验和常识。
这就是我经常说的:此事未必为真,世上必有此事。
2025-08-15 09:29
2020-12-12 10:43
不合理的处罚会导致寒蝉效应。即便先执行,再撤销,一样会导致寒蝉效应。
处罚能撤销,而处罚所带来的恐惧和压力是撤销不掉的。
被错误处罚(即便撤销了)的人需要付出成本,然而执行错误处罚的人并不需要付出什么(或者付出了但不能让大家知道)。
所以,人们就没有理由相信这种错误处罚不会再次发生。同时,这次处罚由于得到公众关注而撤销了,然而每个类似被处罚的倒霉蛋都会这么幸运吗?
于是,人们会担心这样的处罚可能再次发生并落到自己头上,以至于在做一些完全合理合法的事情时噤若寒蝉。
2025-08-14 23:06
GPT-5 的表现大大低于预期可能说明基础模型的能力提升开始进入瓶颈期,老路线的潜力被挖得差不多了,再要突飞猛进得有范式改变。
这对中国显然是好事。无论是芯片还是模型技术有了更多的追赶时间。
这对以 Google 为代表的有丰富落地场景的公司来说也是好事。模型能力停滞那就看谁能把应用做好了。
这对人类来说更是好事。距离失业和被天网追杀都远了一些。